當前位置:首頁>一起惠資訊>假貨>文章列表
假貨
備受關注的消費者“后悔權”將要寫入消法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規(guī)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但根據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除外。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貨物之日起7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價款。首先,擺事實:修改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于2014年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施行。本次修改完整的內容可以直接百度,對大家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后悔權:網購7日內可無理由退貨,買家需承擔運費(定作的、鮮活易腐的、音像制品、軟件、報紙、期刊等商品除外);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遇維權糾紛,經營者負責舉證:家電、汽車等耐用商品的質量問題由商家來承擔舉證責任。對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處罰從現(xiàn)行規(guī)定的“退一賠一”提高到新修改的“退一賠三;對明知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健康嚴重損害的,規(guī)定除追究刑事責任外,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賠償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從內容方面來看,本次針對消費領域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消保法“與時俱進”地明確了網絡購物“無理由退貨制度”,賦予網購消費者“后悔權”;完善三包規(guī)定等強化經營者的義務;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如何貫徹執(zhí)行、誠實守信商家又如何避免被惡意中傷也是更應該深層次考慮的問題。極端的例子:某童鞋出手海淘回來的個人閑置用品,被買家在發(fā)貨后第10天投訴,說商品有瑕疵,要求退貨,淘寶介入,要求賣家提供代理證明,否則算假貨,這不是坑爹么~不管怎么說,20年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首次修改,正面積極效果顯然大于其沒有說清楚的一些弊病,值得贊揚。
2013-10-26 16:25:17959 次
斯沃琪集團旗下鐘表品牌LONGINES浪琴今日在微博發(fā)布聲明,聲稱“沒有與任何微博、微信、團購網站、淘寶聚劃算合作?!盠ONGINES浪琴表示鑒于當前網絡上出現(xiàn)許多LONGINES浪琴假表,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建議網友到正規(guī)的品牌特約零售商店選購,而LONGINES浪琴目前亦未開通任何網店。浪琴聲明微博截圖無時尚中文網在京東商城和淘寶用“浪琴”關鍵字搜索均發(fā)現(xiàn)兩間電子商務網站有大量LONGINES浪琴手表出售,其中京東商城顯示有1696個商品,而淘寶則有數(shù)十個月銷量超過100塊LONGINES浪琴手表的店鋪。國內電子商務網站一直飽受國際品牌未能授權之苦,此前包括Armani等多個品牌就此發(fā)布聲明,但是在國內的電子商務網站上仍能見到各種國際品牌銷售,而無一例外,京東等B2C電子商務網站等均表示銷售的國際品牌為正品,但是對于貨源渠道多含糊其辭。6月初,有網友在微博投訴京東商城銷售的L'OréalSA(OR:PAR)歐萊雅旗下Kiehl's科顏氏品牌250ml黃瓜植物精華爽膚水為假貨,并在微博發(fā)出專柜和京東所購同樣商品對比圖。此前有媒體報道電商銷售的化妝品80%為假貨。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化妝品集團都不曾為旗下化妝品對國內電商授權,即使是eBay、Net-a-Porter等國際知名電商都沒有化妝品巨頭的授權,因為電商的競爭多靠價格差,一旦授權可能會導致專柜和網購價差,讓消費者傾向電商,這將會對化妝品數(shù)以萬計的專柜零售渠道造成沖擊。關于授權問題,另一著名案例是Cartier卡地亞品牌訴訟1號店,2012年7月CompagnieFinancièreRichemontSA(CFR.VX)歷峰集團Cartier卡地亞品牌訴訟1號店運營方上海益實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北京惠新天元科貿有限公司、北京夢克拉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該案4月初得以裁決,上海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周一判決三被告公司停止侵害原告Cartier卡地亞注冊商標專用權、賠償損失18萬元。
2013-07-31 11:08:021384 次
電商價格戰(zhàn)余煙猶在,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后發(fā)現(xiàn),歷次電商價格戰(zhàn)戰(zhàn)火的背后,各大電商透支的現(xiàn)象已愈演愈烈,有消費者反映,如京東商城平臺上竟然出現(xiàn)了“三無”產品、亞馬遜上購買且未使用的2.3萬元禮品卡“不翼而飛”等。時下,電商的監(jiān)管仍處于企業(yè)自律階段,電子商務法的缺位導致電商在促銷時屢現(xiàn)違規(guī)現(xiàn)象,而弱勢的消費者卻成為了戰(zhàn)火中的犧牲品。在采訪中,業(yè)內人士提醒到,電商價格戰(zhàn)已到了必須正面直視其透支現(xiàn)象的時候,換句話說,價格戰(zhàn)或許已到了拐點處。同時建議電商競爭應該從價格戰(zhàn)中回歸正軌,清醒地意識到完善售后體系、提高貨品質量等,才是電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消費者指京東售賣“三無”產品來自廣州的張波是京東的金卡會員,但他今年在京東購物卻頻頻遭遇“售后之痛”。據張波介紹,他于4月10日在京東購買了名為華美興泰雙USB輸出的移動電源。產品標注為10400MAH的電壓,價格127元。然而,在使用時,張波發(fā)現(xiàn)該產品電源極度不穩(wěn)定,充放電一次之后就無法繼續(xù)使用了。無奈之下,張波到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投訴了產品的生產廠商深圳市華美興泰科技有限公司,結果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查詢后告知張波,這個產品上標注的廠名根本不存在。根據該管理局給張波出具的《舉報申訴書》顯示,張波在京東上購買的移動電源實際上為“三無產品”和假冒偽劣產品?!半S后我將該事件反饋給了京東客服,但是沒有任何回應?!睆埐H為無奈地表示,“以前我也經常在線提交投訴,但是他們基本不答復投訴,有時候還會直接刪除?!睂Υ?,京東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京東奉行正品行貨的宗旨,不會售賣‘三無產品’。同時,京東系統(tǒng)不存在刪投訴留言的功能,所以不存在刪投訴留言的做法。”針對上述消費者遇到的問題,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遇到假冒偽劣產品時,應該根據電商平臺的模式來明確其法律責任。如果是淘寶的C2C模式,電商平臺只扮演一個平臺角色,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平臺本身不承擔責任,而責任承擔者為最終的銷售商。但類似京東的B2C模式,京東等銷售者和產品的生產者皆需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出現(xiàn)問題時,消費者可以同時起訴兩者。而京東平臺上的加盟商銷售的產品,京東則不需要承擔責任。因此在法律上,以“誰盤的貨誰承擔責任”為基準。張波購買的移動電源,屬于京東自營B2C平臺上銷售的產品,因此京東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委員、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于國富表示,電商平臺出現(xiàn)假冒偽劣產品,應該按照監(jiān)管線下零售的相應法律法規(guī)來執(zhí)行。但在現(xiàn)實中,電商平臺的監(jiān)管和法律懲罰普遍不強。另一方面,消費者遇到問題怕麻煩的心理,比如證據收集、筆錄等,也給了電商不愿意承擔責任的外在條件。張波在京東遭遇的“電傷”遠不止這一件。據其介紹,4月底,他在京東上購買了一部國產手機,結果不到半個月就不能開機了,此時已經過了15天的保修期。他找到生產商售后維修,對方要求他出示在京東購物時的姓名發(fā)票?!暗〇|開的發(fā)票從來都不開姓名,因為這個,生產商不給‘三包’。我與對方溝通過,但效果不明顯。”張波認為,發(fā)票不開姓名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同時,他還抱怨道,京東都將訂單生成日作為發(fā)票開具日。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郵寄時間,實際就是人為壓縮了15天的保修日期,導致消費者實際上得不到15天的保修期限權利。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表示,時間上不充分,消費者反映是有道理的,但是現(xiàn)在很多產品通過直銷形式完成,如果周期拉長,對經營者不公平,產品的價值就受到了損害,也增加了經營者的風險,立法是對雙方利益的保護,最終目的是促成交易,不能偏袒任意一方。在時間問題上,如果要立法需要與職能部門協(xié)調,共同探討,從網絡角度講,電商物流有成本,如果修改,承擔負擔更重,對企業(yè)更不利,可能很難促成更改立法。京東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姓名發(fā)票事宜可能存在誤區(qū)。正確的方式是,在發(fā)票選項中,有個選擇單位的選項,抬頭寫上客戶的姓名就可以了。在張波看來,按照“三包”的規(guī)定,其實“三包”的履行方是流通環(huán)節(jié)銷售商,也就是京東,但京東又沒有實體店,因此在京東等電商平臺購物后,售后服務難以得到保證。于國富對此分析說,其實不能說電商沒有“三包”的保證,只是方式不同。如果快遞到門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電商應該主動上門進行“三包”,不能增加消費者的負擔。雖然這樣會對電商造成負擔,但這是電商應承擔的責任,電商不能因為沒有店面,而將產品銷售后的相關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更令張波氣憤的是,他購買的手機,在京東網頁上顯示的手機尺寸是五寸,結果拿回家發(fā)現(xiàn)變成了五英寸,比實際小了。根據張波提供的截圖顯示,他購買的手機款式描述為5寸,京東價999元。而記者登錄京東商城發(fā)現(xiàn),同一名稱及商品編號的該款手機,現(xiàn)在的描述信息為“4核5英寸”等內容,京東價699元。張波稱,京東方面根本就不承認這么描述過,他找到客服在線申訴,結果客服干脆把他的申請都刪了。對于張波在京東上購物遭遇到的情況,上述律師分析說,這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重大誤解。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可以申請交易取消,也有權利以欺詐為由起訴京東。但值得注意的是,“類似問題在電商價格戰(zhàn)中經常出現(xiàn),已成為電商的一種畸形營銷手段”。亞馬遜2.3萬元禮品卡“失蹤”?最近讓楊亦鳴苦惱的是,他在亞馬遜中國購買的2.9萬元禮品卡還有2.3萬元沒有使用,就“不翼而飛”了。去年,家住北京的楊亦鳴在亞馬遜中國采購了2.9萬元的電子禮品卡,分三次下單購買。三次訂購信息如下:第一次訂單的購買編號:A1NJ8GXT5879ZN,購買日期:20120913,數(shù)量:1200,總金額:12000元;第二次訂單購買編號:A1FPAFN3W8WY18,購買日期:20120918,數(shù)量:600,總金額:12000元;第三次訂單的購買編號:AVXH8BQP3SPQK,購買日期:20121105,數(shù)量:500,總金額:5000元。禮品卡以Excel表格的形式提供給購買者,在打開表格時,需輸入亞馬遜中國提供的密碼。第一次,楊亦鳴下載了第一個訂單中的300張,合計6000元禮品卡。6月初,他到亞馬遜中國個人中心,準備下載其他訂單時,卻被提示密碼已過期。“但購買時亞馬遜并沒有通過任何郵件、短信或其他方式提示存在禮品卡密碼過期問題?!睏钜帏Q對于這種做法非常不理解,因為金額較大,他迅速致電客服,對方稱將密碼重新發(fā)到其綁定的郵箱里,同時承諾會在24小時內處理。但是,幾天過去后,楊亦鳴并未收到回復。6月5日,他再次致電亞馬遜客服,客服要求提供新的地址給予嘗試,但是,更換的新郵箱還是收不到。當他再次致電客服的時候,亞馬遜于6月12日的郵件回復中竟回答道:“非常抱歉,根據您提供的信息以及郵箱地址,我們沒有查詢到您之前的賬戶,無法查詢相關訂單?!币簿褪钦f,楊亦鳴的2.3萬元禮品卡竟“飛”了。他告訴記者,“我自己登錄我的賬號,在我的訂單中就可以看見,我還截圖了,但客服就是一直表示在他的系統(tǒng)里看不見?!眮嗰R遜中國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楊亦鳴的情況是打開禮品卡的安全碼過期了。而這個是有過期的相關規(guī)定的。目前亞馬遜已讓大客戶經理聯(lián)系楊亦鳴,以了解詳情。來自北京的董征也在亞馬遜上遭遇了“電傷”的問題。5月9日,董征以2598元在亞馬遜中國購買了一部iPhone4手機,訂單號為C02-0288401-4212022。5月13日,他收到產品后將其激活。初期使用中,他并沒有太在意手機內的相關應用和內容,直到5月26日,他突然在手機中發(fā)現(xiàn)有20多個錄音音頻文件?!颁浺魞热萁詾殇N售人員在教人怎么使用手機?!彼嬖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錄音內容判斷,這臺手機可能是試用機或者翻新機。當晚,董征就致電亞馬遜客服,要求給予解釋并更換。但對方告知他已經過了15天的保修期,讓他到蘋果店檢測,并發(fā)送檢測報告。5月30日,他再次致電亞馬遜客服要求告知進展程度,對方回復“按照實際情況,只應該是激活后才有這些音頻文件,系統(tǒng)顯示激活日期確實是13號,蘋果公司顯示也是?!庇谑?,客服讓他提供音頻內容協(xié)助處理。6月3日,他又致電客服,客服再沒提錄音的事,只是一直強調,“幫您查激活時間,其他解決不了,只有出具蘋果的檢測報告,再給予相應處理?!睂τ谶@樣的回復,董征覺得不合理,他要求對方給出書面文件或者郵件的處理結果。客服答應給他回復郵件。然而,當天晚上,又一名客服給董征致電,告知郵件也不能發(fā),并在電話中引導其進入亞馬遜中國官網上關于手機處理的頁面?!皩Ψ阶屛尹c了N個頁面后,我才看見那個說明,平時根本就沒人能找到這些頁面?!倍髡f。根據頁面內容顯示,如果手機出現(xiàn)問題,要根據供應商檢測報告才有可能酌情進行賠償和處理。但此時已經遠遠超過“15天保修”的時間期限。過了15天,蘋果也不能給他出具檢測報告,他只能保留對此事的投訴權。一名蘋果店的銷售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情況有可能是裝了這些錄音后,把機器還原了,還原后會有新的激活時間,但這些東西還在,可能是翻新機?!皝嗰R遜是運營商,我買了東西出了問題,還要讓我去找供應商,我覺得這太不合理了?!倍鲗Υ吮硎静焕斫?。對于這種雙方都推卸責任的做法,于國富表示,在上述案例中,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問題,也就是說“誰主張誰舉證”。消費者購買到物品后要使用,所以很難甚至不可能原樣送回,這個時候需要電商平臺證明其所發(fā)產品是正品,以此來推定到底是誰的責任。這屬于證據的審核認定,在個案中需要根據雙方舉證能力來判斷是誰的責任。從法律角度來看,如果電商企業(yè)確實銷售了假冒產品,則涉及對消費者欺詐,同時,對該品牌的商標也會涉嫌侵權。對于上述問題,亞馬遜中國相關人士回應稱,蘋果是直銷,不存在第三方平臺的問題,因此消費者要跟蘋果那邊確認是否是翻新機,或者寄回亞馬遜檢驗.行業(yè)觀察去年投訴近10萬起行業(yè)監(jiān)管漏洞暴露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2012年度通過在線遞交、電話、郵件、即時通訊等多種形式,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93600起。同時,據《2012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jiān)測報告》監(jiān)測統(tǒng)計,退款問題、節(jié)能補貼、賬戶被盜、虛假促銷、貨到遲緩、網絡詐騙、退換貨難、物流快遞、網絡售假、支付問題,成為網絡購物的詬病,是網友投訴最多的十大問題癥結。一年近10萬起的電商投訴不免讓人驚嘆,而在這當中,“價格戰(zhàn)”無疑是幕后推手之一。資料顯示,2012年國內網購規(guī)模破萬億元,網購用戶規(guī)模超過2.2億人,且規(guī)模仍呈上升趨勢。然而,作為一種新型銷售渠道,網購也伴生了許多問題。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消費者與售后發(fā)生的多起對峙情況,大多緣于電商平臺銷售假冒產品、不合格產品等,而消費者在更換貨品時卻遭遇到無人受理或相互推諉等。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達了無奈的心聲:“價格低是電商的優(yōu)勢,但并不代表要用假貨、質量差的產品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現(xiàn)在一促銷就擔心買到假貨,促銷期間物流又慢,等寄到家里再發(fā)現(xiàn)問題都過了15天保修期,麻煩都給了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價格戰(zhàn)導致的透支現(xiàn)象,已極為明顯。比如2012年“8·15”電商價格戰(zhàn)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透支情況?!?·15”電商價格戰(zhàn)后,國家發(fā)改委價格監(jiān)督檢查和反壟斷局對京東商城等電商展開調查,發(fā)現(xiàn)其均有不同程度的虛構原價、促銷商品卻面臨無貨等行為。經調查后,幾大電商均已進行整改。值得注意的是,時下的電商監(jiān)管,仍處于粗放式階段,而電子商務法等電商領域的基礎性大法仍未出臺。在此情況下,電商行業(yè)監(jiān)管基本處于自律階段。2013年1月,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商務委及北京電商協(xié)會召集44家電商網站簽署了《網絡零售業(yè)提升客戶服務倡議書》,該倡議書規(guī)定,電商網站應承擔消費者“三包”服務,主動向消費者出具消費憑證或單據,保證信息真實性、價格準確性,不做虛假促銷等8項承諾。從法律法規(guī)層面上講,于國富建議各大電商平臺應該加強法律法規(guī)素養(yǎng)的學習。“他們都有點急功近利,到了節(jié)日期間就打價格戰(zhàn)、瘋狂讓利,我建議盡可能少用或者不用,減少造成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和誤解伴生而來的透支。”同時,他也建議廣大消費者在使用電商購物時,主動規(guī)范電商行為,不能吃啞巴虧?!白钪匾倪€是監(jiān)管機構的問題,監(jiān)管不到位是很多問題的根源,包括食品生產安全等?!?/div>
2013-07-15 21:11:291568 次
惡性競爭、黑客攻擊、水軍謾罵、給一線城市發(fā)真貨二三線城市發(fā)假貨……國家工商總局24日下午特別召集全國12家網絡企業(yè)舉行了一場2個小時的網絡監(jiān)管座談會,遭遇網上暴力攻擊和不正當競爭是網絡企業(yè)們“吐槽”最多的問題。國家工商總局市場司司長劉紅亮表示,網絡市場的問題是公眾關注的焦點,近期將集中精力對一些網絡監(jiān)管規(guī)則進行修改、完善,下半年實施。同時還要對網上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梳理和公告,集中展開專項整治。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針對電子商務的法律。對此劉紅亮透露,我國的《電子商務法》已列入全國人大財經委、法工委的立法日程,正在起草。不過立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正式出臺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對于網上“職業(yè)打假”利用灰色漏洞謀生,劉紅亮認為,職業(yè)打假人規(guī)避法律并不違法,說明網上確有質量或服務不規(guī)范的地方,企業(yè)也就不用委屈了,應該自己做到位。假貨橫行給二三線城市發(fā)假貨為了找到規(guī)范網絡交易秩序的有效方法,此次工商總局邀請了騰訊、阿里巴巴、金山、小米、蘇寧易購、百度等全國12家知名網絡企業(yè)參與座談,想聽聽他們對目前網絡秩序現(xiàn)狀是何種看法。結果企業(yè)們紛紛訴起“苦”來。假貨橫行,令消費者防不勝防,網絡企業(yè)也力不從心。樂蜂網首席執(zhí)行官王立成指出,化妝品的假貨很多來自廣東,一支假的雅詩蘭黛成本只有10元錢。賣家都是摻雜著賣,而且越來越“精明”,他們甚至會根據用戶的信息、IP地址判斷城市,“給一線城市的買家發(fā)真貨,給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發(fā)假貨”,因為二三線城市消費者有可能沒用過,不知道真貨是什么樣子。網上暴力網絡黑客攻擊水軍謾罵網絡企業(yè)們還指向了越來越多的網上不正當競爭。金山集團副總裁和互聯(lián)網安全首席執(zhí)行官傅盛毫不客氣地說,金山多次遭到競爭對手“無底線的攻擊”,把“金山”說成“黑山”,用戶安裝的金山產品也被強行卸載,有的對手還搞網絡體檢,裝了某種瀏覽器體檢是100分,不裝就是50分,這對消費者誤導非常深?!斑@種網絡暴力亟需整治規(guī)范”,樂蜂網首席執(zhí)行官王立成對此也深惡痛絕:“每次只要一做促銷,肯定就會受到黑客攻擊,一年被攻擊不下七八次,導致顧客打不開網頁”。發(fā)個微博,立馬有5000多名水軍在網上謾罵。
2013-05-26 23:38:441521 次
奢侈品電商“售假”和無商品授權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而電商所售奢侈品無授權已經成為行業(yè)潛規(guī)則,這一現(xiàn)象也直接導致奢侈品網購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奢侈品無授權成行業(yè)潛規(guī)則此前,南方日報曾報道一位消費者在一家奢侈品電商網站上購買巴寶莉手表出現(xiàn)問題,苦等了數(shù)月后才從電商取回維修后的手表,但手表再度故障,待消費者將手表送到專柜進行驗證時,卻被告知該手表是假表。奢侈品電商“售假”之聲不絕于耳,而造成這種事件不斷發(fā)生的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奢侈品電商的商品大多沒有授權,所以,其貨物來源充滿復雜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讓奢侈品電商背負了來自品牌商的“落井下石”和消費者的質疑。而對于商品授權問題,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日前援引了《巴倫周刊》的報道稱,唯品會銷售的芝寶(Zippo)打火機上有些是帶有標簽的,而有的只是在底部打上了印記。這讓人不免產生懷疑與猜測。芝寶發(fā)言人和公司史研究者仔細查看了這些打火機的圖片后表示,這些打火機可能是在日本或某個國家非法生產的。不過芝寶公司和經銷商都說,不看到實物沒法得出結論。而且表示唯品會不是其授權經銷商。同樣,對于唯品會網站上銷售的蔻馳(Coach)手袋。蔻馳公司表示,中國唯一經過授權可買蔻馳手袋的地方是通過其官網或內地90多家專賣店。該公司發(fā)言人只是說,公司與中國執(zhí)法部門密切合作以執(zhí)行其權利,但拒絕置評唯品會所售手袋的真?zhèn)巍V行戮WIT頻道就此事向唯品會求證,但該公司對此不予置評。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內大多數(shù)奢侈品電商的商品均未取得品牌商方面的授權,一些媒體報道的“售假”并非商品本身問題,而是由于沒有取得授權,在官方進行認證的時候得不到認可。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在談到“授權”和“假貨”的定義時如是強調,相關的商品雖然沒有經過授權,但是如果也是原廠生產的話,就沒有構成商標侵權罪,相關的代理商也就無法起訴相關的商家。資深電商專家龔文祥也表示,目前B2C企業(yè)銷售的奢侈品基本上是真貨,只是渠道有問題。這個行業(yè)里能夠下結論的權威機構和專業(yè)人士確實是缺失的,渠道之爭現(xiàn)實存在。與品牌商合作之路艱難目前,電商主要的貨源渠道來自大牌在國內的代理商、經銷商及居住在國外的買手代購。這些貨源渠道確保100%正品,但是要求電商必須買斷尾貨。除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如果買進“爛尾貨”,將損失慘重。而通過海外代購,貨源一般來自奧特萊斯,但由于缺乏監(jiān)管制度,有些代購人會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亂真。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認為,很多授權的經銷商都在造假、售假,如果沒有得到品牌的直接授權,仍然從渠道拿貨,還是會遭遇到相應的問題。因此,奢侈品電商要發(fā)展壯大,還是要想方設法爭取到品牌的直接授權。對此,奢侈品電商在商品授權方面也做出過努力,但這條“授權之路”仍然很艱難。去年10月,菲拉格慕官方授權店在走秀網上線后,其自稱這是國外奢侈品牌首次對中國電商“松綁”。而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奢侈品授權條件也非??量蹋行┢放粕桃缶€上產品的價格和線下門店的價格一致,這無疑削弱了電商的競爭力。另外,作為奢侈品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臺,很難直觀感受到大牌的獨特魅力,以及商家的周到、貼心服務。真假難辨消費者最受傷據一家海外代購網店店主介紹,目前不少海外代購或者外貿店在出售所謂的奢侈品牌時,有時會注明“可專賣店驗貨”,而內地的專賣店基本上不會提供此類服務。正因為真?zhèn)坞y辨,自己幾乎不在網上購買奢侈品,但有時候會購買一些二三線的知名品牌,分辨真?zhèn)瓮耆孔约旱慕涷?。據了解,目前奢侈品的驗真主要有品牌商、二手店和諸如寺庫這樣的非官方機構提供,這讓結果的權威性受到質疑,而國內尚沒有相關的權威鑒定機構。一方面是奢侈品電商未取得授權,另一方面是國內缺乏權威的奢侈品鑒定機構。這不僅讓奢侈品電商們感到困擾,而消費者在維權時遇到諸多困擾,成為最終受害者。
一起惠2013-04-26 02:33:461220 次
有接近聚美優(yōu)品人士透露,假貨風波之后,聚美優(yōu)品訂單減少30%以上,對公司業(yè)績造成極大影響3月以來,垂直化妝品電商間的戰(zhàn)爭波瀾起伏,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近日,聚美優(yōu)品更是卷入其中,被曝施壓供應商涉嫌不正當競爭,且陷入造假風波。對此,有業(yè)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聚美優(yōu)品來貨渠道或存有漏洞。不過,聚美優(yōu)品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聚美自成立之初就堅持與正規(guī)代理商建立合作,很早就在采購部專門設置自己的質檢員,所有產品都是實物拍攝,采購商品的進貨渠道更是經過層層把關。”訂單大幅減少投訴量增多實際上,雖然聚美優(yōu)品方面表示,造假事件對公司銷售并無影響。但據記者了解,聚美優(yōu)品假貨風波之后,訂單大幅減少。記者曾多次撥打聚美優(yōu)品官方客戶電話,均因客服全線繁忙被掛斷。一位接近聚美優(yōu)品人士表示:“假貨風波事件之后,聚美優(yōu)品訂單減少30%以上,投訴量大幅提升,消費者要求退換貨現(xiàn)象不斷,對公司業(yè)績造成極大影響?!贝饲奥?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陳鷗在聚美優(yōu)品推出三十天無條件退貨、全程保障、100%正品的三大政策,搶占市場。然而不足兩年,聚美優(yōu)品卻負面消息纏身,除了“假貨”質疑,日前還被曝出涉嫌“施壓供應商”,要求供應商不向其他電商提供促銷支持,否則將面臨賬期延長甚至解除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陳歐將這些風波視為“競爭者慣用手法”。為增強消費者網購化妝品的信心,近日,陳鷗聯(lián)合歐萊雅、玉蘭油、佰草集、謎尚、曼秀雷敦等40多家國內外品牌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真品聯(lián)盟”,并發(fā)出電商“行業(yè)自律”宣言。不過陳鷗的這一舉動并未平息爭議,反而引來新一輪質疑。來貨渠道存漏洞?那么,對于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假貨問題,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呢?對此,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一位人士表示,關于聚美優(yōu)品賣假貨的說法只是來自于一位自稱是“聚美優(yōu)品前員工”的網友,其可信度低,需要有客觀事實為依據。而一位廣東化妝品銷售渠道商告訴記者:“造假現(xiàn)象在化妝品屢見不鮮,對于聚美優(yōu)品這樣大型化妝品網站來說,渠道一般較為正規(guī)。網站產品價格低于專柜,一方面是減去人工、店面等成本,另一方面不乏可能有部分水貨充量?!敝档靡惶岬氖牵舜尉勖纼?yōu)品爆發(fā)造假風波,不少大牌化妝品企業(yè)卻選擇與其撇清關系,這與聚美優(yōu)品的強硬態(tài)度不無關系。據樂蜂網爆料,聚美優(yōu)品要求各品牌供應商給予最大力度促銷,并將賬期延長逾60日。此外,對于聚美優(yōu)品的產品的渠道和來源,部分化妝品企業(yè)也有所質疑。一位化妝品品牌負責人表示:“部分化妝品銷售網站來貨渠道存在漏洞,并非從正規(guī)渠道獲得,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銷售網站。”不過,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表示,電商聚美優(yōu)品在行業(yè)內,尤其是細分化妝品細分市場中的實力不容忽視。陷入假貨風波主要是因為近期其產品質量、服務態(tài)度等引發(fā)消費者質疑,而聚美優(yōu)品難以拿出確鑿的證據來洗刷自己的清白。雖然風波來勢洶洶,短期內對企業(yè)會有不利影響,但從長期看,不會對企業(yè)造成致命的威脅。行業(yè)惡性競爭對手互揭短實際上,在一向被認為“水很深”的化妝品業(yè),高價和大品牌產品成為眾多不規(guī)范商家“動刀”的目標,由于化妝品價格高、產品質量層次不齊,有著巨大利潤“縮擠”空間,且渠道復雜,從而讓商家有機會謀取巨額利益。而為了奪取這塊巨大的蛋糕,競爭對手之間也“大打出手”。3月初,聚美周年慶大促銷,3天網站銷售即過10億元。當時,垂直化妝品電商口水仗一度升級,樂蜂網暗指聚美優(yōu)品對供應商提價,湖南衛(wèi)視與淘寶網合作的嗨淘網更是微博質問其賣假貨。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電商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yè)內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為電商未來的長期健康發(fā)展埋下了隱患。而價格戰(zhàn)不斷,不僅進一步擠壓了行業(yè)利潤,使雙方兩敗俱傷,而且也不利于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業(yè)內人士還指出,電商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高開放、靈活性強、成本低,劣勢在于售后服務不健全,商品價格競爭激烈,利潤微薄,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勢必會“偷工減料”,損害消費者正當權益。未來需要在售后服務、個性化服務、保障產品質量等方面有所提升。
2013-03-23 01:59:501550 次
(燕趙都市報記者任國?。┤缃瘢W絡購物已經成為不少市民的主要購物方式之一,但網購的東西在網上看不見摸不著,單單憑幾幅照片和三言兩語的商品描述,很難讓人放心。于是,不少商家打出接受“專柜驗貨”的旗號。但記者走訪省會部分品牌專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專柜并不支持網購驗貨。網購需小心專柜驗貨不靠譜反映:跑遍全城無專柜支持“驗貨”商場里售價600多元的鞋子在網上只需200多元,而且聲稱“保證正品”,支持“專柜驗貨”等。品牌、低價的誘惑讓王女士興奮不已,隨后她從網上購買了這款鞋子。但拿到鞋子后,她發(fā)現(xiàn)色澤和商場專柜看到的有差別,于是決定到專柜驗一下貨,“但專柜稱他們并不提供驗貨方面的服務。幾乎跑遍了全城,也沒找著一家提供驗貨的?!笔钆恳恢庇弥尺M口品牌化妝品,近來她也被網上的低價和支持“專柜驗貨”的宣傳給吸引了,于是從網上購買了一款該品牌的化妝水和防曬霜。“商場是原價,網上能打六七折,一下子少了幾百元呢?!钡玫缴唐泛?,她心里有些不踏實,于是打算拿到專柜鑒定一下,但沒想到售貨員都很警惕,到底是真是假,她們也不說。還說就算是假的,她們也不會給開鑒定證明。調查:“專柜驗貨”本身就不存在隨后,在某網購網站搜索“專柜驗貨”,找到相關寶貝594859件,這些店家均稱可以接受“專柜驗貨”。但事實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很多專柜都不提供驗貨服務。記者在省會多家商場了解到,包括皮包、化妝品、手表、服裝、電器、眼鏡柜臺在內,幾乎所有的品牌專柜都不提供驗貨服務,僅有個別品牌表示“可以幫著看一看”?!拔覀兤放茖9袷遣粫榭蛻籼峁炟涍@一服務的?!痹谏虉觯辔黄放其N售人員均這樣說。一位箱包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市場上存在大量仿貨,因此代理公司“三令五申”不允許為任何人驗貨?!八^專柜驗貨,多是網上商家的噱頭,專柜從來沒有提供這項服務。我們都是銷售人員,怎么可能在短時間內鑒別出真假呢?”一位鐘表銷售人員說。此外還了解到,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只有廠家、國家檢驗鑒定機構能夠對產品的真?zhèn)芜M行有效辨別,并出具書面報告。也就是說,專柜、專賣店作為一級代理商,無權對商品真?zhèn)芜M行認定。正是有了這樣的“漏洞”,賣家才習慣性地把“專柜驗貨”四個字放到商品介紹中。深入:即便驗貨為假,想退貨也很難“事實上,即便驗貨為假,想退貨也很難,因為必須專柜證明‘貨假’才能退貨?!笔O女士春節(jié)前網購了一款進口玻璃杯,因為價格比較高,她很想驗一下真?zhèn)巍W詈?,經過多方找關系,商場專柜人員才告知是假貨,并給出了一些依據,但是不能提供“假貨”證明?!昂髞砗途W上賣家交涉,對方只說自己是正品,除非有假貨證明,否則不能退貨?!彪m然網上一些賣家有“假一賠十”、“正品保障”或者“退貨”等服務條款,但是如果買到的是假貨,要維權也是非常難的。隨后,記者咨詢多家標明支持“專柜驗貨”的網絡店家,他們均表示:如果驗出了不是真貨,肯定會退貨,但必須要有專柜出示的證明。實體店都不提供“驗貨”服務,就更別說出具“貨假”或“貨真”的證明了。唯一的途徑就是找工商質檢部門開具證明,但是到工商質檢部門做質量檢測,費時費力不說,價格也不菲,在消費者看來,這樣一折騰還不如去實體店買呢。而且國外進口的商品,網上店家表示,境外商品與國內商品本就不同,驗貨還必須到國外專柜驗,這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提醒:莫輕信“專柜驗貨”正規(guī)廠家、銷售商對導購人員都有明文規(guī)定,不得向顧客提供產品鑒別服務,強調其沒有權利鑒別網購產品。而一些網店正是利用了專柜商家的這一心理,謊稱“支持專柜驗貨”,但實際上并不具備可操作性。“其實就是一種忽悠、促銷手段。對于店家來說,多一句‘支持專柜驗貨’可以增加客流量,何樂而不為呢?”一位網絡賣家坦言,很多買家買東西之前都喜歡問店家,是不是正品,支不支持專柜驗貨,但是很少有買家拿到商品后真的跑去商場驗貨。而即使真去驗貨,也很難有個結果,最后都不了了之。這也是網上遍地“支持專柜驗貨”的原因。對此,有資深買家建議,網購時盡量選擇品牌商的官方網店,或者在有品牌商家出具網上經銷許可的網店購買;盡量選擇自己熟悉包裝、氣味、質地等細節(jié)的品牌;除了要看信用評級以及買家評價之外,還要賣家提供明確的防偽證明。此外,選擇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的賣家也能有效避免退貨過程中遭遇的尷尬。
2012-11-15 23:31:043820 次
381-387/387 記錄20/20 頁首頁上一頁1...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