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卡易二手車
【編者按】國內二手車市場尚未成熟之際,走線上之路的創(chuàng)業(yè)者,可能正讓傳統(tǒng)經銷商又愛又恨??梢詭椭涗N商提升交易,但如果想直接操盤自己做,不行,因為還有理解行業(yè)、適應消費習慣等很長的路要走,這應該是不少傳統(tǒng)經銷商的看法。但無論如何,線上平臺背靠資本而至時,仍然對線下造成了一定沖擊,雖然從交易量來看仍然只是極小的一塊。在這樣的時期,占據主體的實體經銷商怎樣看待行業(yè),又是怎樣看待線上平臺的,小編近日與邁卡易董事長廖衍邦進行了一番交流。邁卡易主要從事二手車線下實體店交易,自2009年公司創(chuàng)立至今,其以最低50%的增長率向前發(fā)展,好的年份甚至可以翻倍。目前,邁卡易已在廣州和佛山開設兩家店,其中,佛山旗艦店的規(guī)模為一萬多平的五層門店。重線下運營或許就是邁卡易成長的要訣。廖衍邦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說,“二手車實體經銷商未來核心的競爭是在管理上面,而不是在其它方面?!倍鴮τ诰€上平臺,不久前他也在武漢那場中國二手車大會上進行過頗為尖銳的質問,“如果你有價值干嗎要免費?”線上無法離開線下獨立存活,這是他的立場。以下為對話內容:互聯網不能解決所有行業(yè)痛點小編:從2009年公司創(chuàng)立至今,邁卡易整體收入的復合增長率能達到多少?廖衍邦:或多或少吧,邁卡易處于初始發(fā)展階段,從28平米的中介小店,到一千多平的小賣場,到如今一萬多平的五層旗艦店,這七年來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好的年份翻倍以上,譬如2012-2013年,差的時候也在50%左右。小編:您對這一增速是否滿意,有沒有想過,如果換成互聯網的打法,增速會變得更快?廖衍邦:假如沒有限遷限購,估計增速更好。邁卡易一直都擁抱互聯網,利用其優(yōu)勢去優(yōu)化我們的經營效率,但行業(yè)現狀痛點不是互聯網都可以解決的(后來補充表示,信任是二手車行業(yè)最大的痛點)?;ヂ摼W在國內早已繁盛發(fā)展,甚至領先世界,為什么二手車的井噴一直沒成功噴過?這里面就說明,這個行業(yè)的很多問題不是互聯網能夠加速的。小編:邁卡易的業(yè)務核心,人才、技術、客戶資源、品牌、線下店,哪一項更為重要?廖衍邦:人才最重要,技術在這個行業(yè)暫時沒有太大壁壘,至于客戶資源、品牌、線下店,都是邁卡易的優(yōu)勢。小編:邁卡易也在做評估技術研發(fā)、優(yōu)化信息化工程,與純互聯網公司相比,做這些事情有什么不同?廖衍邦:互聯網公司更注重通用化標準化,而邁卡易更注重靈活性和時效性。譬如一個CRM或者ERP系統(tǒng),一個通用版本,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或者不同階段的邁卡易,或者不同特點的經銷商。小編:你們曾經被易車、汽車之家、58同城頒發(fā)過“全國二手車專業(yè)公司20強”、“保證金商家”等獎項,是否曾經與這些信息平臺有過業(yè)務合作?與其合作中有過怎樣的收獲或損失?廖衍邦:邁卡易一直與行業(yè)垂直平臺緊密合作,除了信息發(fā)布獲取線索以外,我們也進行過一些深入合作,譬如2015年與汽車之家聯合主辦的一場周末熱賣會,兩天賣了97臺車,收獲頗豐。損失談不上,但每年不斷增加的流量成本,也是一個困擾。小編:為什么要和彈個車合作?為什么會認同大搜車?是不是只要不和經銷商競爭賣車的平臺,邁卡易都會與之合作?廖衍邦:彈個車的最大好處是不占用我們的資金、場地,反而補充了我們的客戶資源轉化。邁卡易歡迎一切的良性資源合作,至于是否存在競爭,一時半刻難以判別。小編:在金融方面,邁卡易的貸款與很多優(yōu)信金融、第一車貸等很多平臺都有合作,為什么?廖衍邦:一個行業(yè)肯定是金融撬動的,沒有金融先行,這個行業(yè)難以發(fā)展。邁卡易之所以很早就愿意跟金融平臺合作,是希望盡早建立自身在行業(yè)信譽體系里面的征信,這對未來的發(fā)展肯定有幫助。小編:個人車主想要賣車給邁卡易的話,邁卡易是利用車300的價格評估技術進行收車嗎?廖衍邦:車300是一個不錯的參考,邁卡易會結合自身情況與實時市場狀況進行評估。要先理解自己再談優(yōu)化行業(yè)小編:二手車能不能成為被數據驅動的行業(yè)?廖衍邦: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逐步完善,對任何行業(yè)都有幫助。中國二手車行業(yè),仍處于早期發(fā)展階段,很多東西尚未成熟,不太穩(wěn)定,個性化區(qū)域化現象也很嚴重,數據模型難以精確成型,說驅動還有點早吧。小編:在二手車行業(yè)中,線上平臺只能是工具嗎?他們的價值是什么?廖衍邦:“工具”看你怎么定義了,譬如某些快消品,京東淘寶儼然成為了消費場所,商品制造者和銷售商反而成了“工具”。反過來,一個餐館會不會沒有了大眾就活不下去?假如有沒有大眾,這個餐館都能繼續(xù)經營,大眾只能扮演“工具”的角色。線上平臺在二手車行業(yè)中的價值,現實中最明顯體現的,就是給實體經銷商帶來流量。線上平臺用批發(fā)價買入流量,掙點錢賣給經銷商,還是比經銷商分散買流量要便宜,效率更高,你就有價值;反之,你強行霸占了流量,甚至在百度哄抬物價,同時你的流量賣給經銷商的效率低下,精準度差,還要一年比一年賣得貴,甚至比經銷商自己買還高成本,試問你的價值在哪里?小編:武漢二手車大會上,您說“如果二手車平臺做的事是有價值的,為什么免費?”但是互聯網的打法其實就是,免費打敗收費,您怎么看?廖衍邦:免費只是進程中的一個階段,誰一輩子做免收費自己又虧本的生意?關鍵是,你的免費是否為了重造行業(yè)結構,優(yōu)化行業(yè)效率,提升消費體驗,從而創(chuàng)造你的價值。而且,所有的免費,最終都是“收費”的,只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而已。一個處于初始階段的行業(yè),收費是必須的,需要最直白的利潤去建設去發(fā)展。造都沒造起來,你改造什么?連你自己都不懂怎么去造,你憑什么去優(yōu)化?二手車行業(yè)現在免費的,你要打敗哪些在收費的?舉個通俗的例子,互聯網這么牛,是否可以免費把一頭牛從養(yǎng)殖場直接空運到我家里,我就吃上了美味的牛扒?屠宰場、分發(fā)商、餐館大廚,他們的價值可以免費打敗收費么?小編:天貓已經聚集了海量實體經銷商,對于大宗消費的汽車來說,如果跨區(qū)域流通、信任機制、支付體系這些問題了,會不會有一家或幾家互聯網巨頭,同樣收納大量實體汽車經銷商?廖衍邦:美國幾乎沒有中國的區(qū)域流通問題,信任機制和支付體系也相當成熟,Beepi為什么死了?其次,收納來干嘛?天貓收納了哪些實體經銷商?社會講求分工合作,分工源于專業(yè),合作源于成本。我相信未來,會出現互聯網巨頭與實體經銷商巨頭的緊密合作,但誰收納誰,感覺都不太理性。小編:原來的二手車流通體系是,車商收購車主的二手車,經過處理后,再賣給別的車主。線上平臺出現后,開始出現C和B排列組合的各種撮合交易模式。您認為互聯網科技會改變商業(yè)形態(tài)嗎?線上平臺流量、數據、系統(tǒng)可以幫助線下交易提效增速嗎?廖衍邦:可以,已經有很多行業(yè),商業(yè)形態(tài)被互聯網科技優(yōu)化了。就說二手車行業(yè),通過線上平臺給邁卡易提供的后臺數據分析,看到哪些庫存車受歡迎哪些車不行;又譬如大風車系統(tǒng),幫助我們更好地提升線索轉化管理,這些都是我們渴望得到的。不投實體可能是風投想象力不夠小編:您認同二手車電商平臺是一群程序員、客服、銷售、戰(zhàn)略家組成的嗎?綜合來看,這種線上平臺的交易模式是不是比傳統(tǒng)行業(yè)高效?廖衍邦:現在有二手車電商平臺么?還沒有真正的平臺交易之前,我無法比對它與傳統(tǒng)行業(yè)的效率高低。小編:線上如果低效,它們就該死。但是活著,是不是資本在支撐?廖衍邦:無論線上線下,效率提升都有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假如資本愿意支撐線上平臺活著,自然有資本的理由。然而,為什么資本就找不到支撐線下的邏輯呢?我是不大相信二手車行業(yè)是線上驅動線下的,反過來,只有線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線上才有發(fā)展機遇。假如我的邏輯正確,哪個資本先取得線下優(yōu)勢,將來就有博弈權,而不是死守所謂的互聯網思維??雌饋?,不是一般線下實體可以滿足風投的需求,冒昧說一句,這不是線下實體的局限性,是風投的想象力不夠,或者是對行業(yè)的認知不足。小編:主機廠似乎很少為自己的二手車業(yè)務做線上廣告,但二手車電商卻已經通過大量資金投放廣告,這雖然可以強化品牌認知,進而間接催動交易,但是從根本上講,線上平臺大量投放廣告是不是一筆不劃算的生意?廖衍邦:這些廣告起到了消費教育作用,整個行業(yè)都能從中收益。二手車平臺之所以這樣投放,固然有他們的道理,簡單概括就是燒錢模式。至于是否劃算,只有投放的人才知道了,呵呵。小編:傳聞一些線上平臺會出現調表車的車輛,在質量把控上,互聯網人創(chuàng)業(yè)與車商經營二手車,差距究竟在哪里?廖衍邦:差別在于對行業(yè)狀況的了解,對消費的認知上面。假如一個互聯網人沒買過二手車沒賣過二手車,他怎么知道消費者想什么?更別說他的個體認知與廣泛性的差異了。假如一個互聯網人沒參與過二手車經營,沒在這個圈子混過,他怎么了解這個行業(yè)的機遇在哪里?任何人創(chuàng)業(yè),沒有做足調研,沒有奮戰(zhàn)其中,怎么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反觀車商,假如你不敬畏互聯網的力量,不學習互聯網思維,拒絕與互聯網共舞,遲早一天會被淘汰。小編:理論上,通過二手車電商平臺買賣車,會減少租店、人員、售后等多項成本,將重的交易變輕。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即使賣新車,也是一個銷售顧問不斷說服、車主實地感受的過程,所以對于二手車行業(yè)來講,線上化交易是不是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消費環(huán)境?廖衍邦:是的,原來之所以重,肯定有重的道理,不能一下子變天。誰都想輕,但輕要找到輕的理由。邁卡易現在很重,為什么我們可以踏踏實實去重?因為我們相信,重是一個學習一個實踐一個探索的階段,重過了,你才能在歷練中找到輕在哪里。同時,我們相信,從重變輕不是一個突變,是一個累積的漸變,順勢而為。一定程度上,互聯網的優(yōu)化,新零售的植入,讓我們的店租、人工、資金成本逐漸降低,這不就是一個從重變輕的過程么?
一起惠2017-07-25 11:43:30350 次